電子書非書 是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
歐萊禮(O’Reilly)數位部門副總經理Andrew Savikas說,經營電子書應該從創新知識傳播的角度切入,電子書不只是書本,而是要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與其著力在書籍的內容,不如加強套裝銷售的技巧、購買的便利性及發展產品互動的功能。
去年搭上聖誕節採購行情,電子書閱讀器銷售一飛沖天,今年電子書的熱潮有增無減,再次成為聖誕採購清單中的首選項目之一,但電子書市場是否仍會持續發燒,還是像是2007年的數位相框僅是曇花一現的繁華光景?要觀察電子書的發展或許可以把音樂電子化的歷程當成前車之鑑。
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認為,音樂產業電子化與出版業電子化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從音樂產業可以觀察到,儲存檔案的硬體將變得不再重要,流通會更為廣泛,但唱片公司卻面臨拿不到錢的窘境,因為任何資訊進入到裝置就價值就降低了,過去珍藏在書櫃裡的書本因為進入了電子裝置,很容易看完就遺忘了。
對於出版業者來說,這確實是經營上的一大問題,如同唱片公司催生了經營簽唱會、附贈品等各種方式的行銷包裝,反映到出版業也應該有不同的經營面貌,歐萊禮(O’Reilly)數位部門副總經理Andrew Savikas說,經營電子書應該從創新知識傳播的角度切入,電子書不只是書本,而是要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與其著力在書籍的內容,不如加強套裝銷售的技巧、購買的便利性及發展產品互動的功能。
Andrew Savikas舉歐萊禮的作法為例,說明電子書有別於實體書籍的部分,包含:在手機、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等不同裝置的閱讀便利性、免費獲得社群意見討論更新、永遠不會不見、比實體書的價格便宜、實體書搭售電子書促銷等。
針對傳統出版業者深惡痛絕的影印分享的版權問題,Andrew Savikas認為,學生族群的特色是用時間換取金錢,但上班族反之,因此下載的便利性會是一大重點,學生除了採取建立品牌認同的方式之外,目前發展出來的方式是直接銷售連結與授權給學校。
這些經營模式顯然給了非傳統出版業者進入市場的機會,正因為如此,網站的經營者、電信商或是硬體廠商也都紛紛開始經營起自己的平台,向來固守搜尋本業的Google在今年十月的法蘭克福書展披露了Google Edition的計畫,預計明年開始在Google上面經營買書、賣書的生意;台達電電子紙事業開發處經理方正聿也異口同聲的表示,明年電子書平台就會亮相。
儘管目前各廠商的平台規劃逐漸浮上檯面,但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協會理事長何飛鵬數位出版聯盟直言,最後主宰臺灣地區市場的可能只有不到3個平台。
平台領域百家爭鳴的同時,閱讀載具之戰也正風起雲湧,簡立峰看好小筆電的發展潛力,他認為,未來更省電、運算速度更快的小筆電可望挑戰僅有單一功能電子書閱讀器,但電子書閱讀器進攻教室是可以期待的,比方說美國的教科書很貴, 很多書籍都是學長、姊傳承給學弟、妹,部分教科書因此不但不能自由攜帶、也不能用文字撰寫與註記,因此閱讀器確實可望成為學生書包中的一部份。
明碁友達集團的BenQ移動通訊產品事業部資深處長李重儀則壓寶電子書閱讀器,他指出,除了電子紙使用的反射技術可以解決LCD背光技術所造成的閱讀視覺不適之外,手機的重點在通訊、筆電主要的使用是較為複雜的文件編輯,都不適合作為長時間閱讀的載具,當電力有限,閱讀的功能就會被犧牲掉。
誠如無敵科技協理薛建峰所言,LCD與電子紙的優缺點恰好互補,究竟誰能主宰市場恐怕現在還難以斷言,方正聿表示,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來決定,儘管台達電致力開發電子紙的技術,但就像是電子書只是電子紙的應用一樣,電子書閱讀器對於電子書市場來說,也只是其中一種載具,最終還是要回歸整個營運模式如何透過創新建立出版業者、平台經營者、硬體廠商及消費者的多贏。
電子紙可靠度測試設備廠商-慶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