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言堂/電子書帶來「美麗新世界」? 聯合報╱陳穎青】 2009.08.16 04:00 am
電子書產業在全世界已經推動過好幾個輪迴,最近一次的泡沫崩潰,發生在2003年,那一年包括台灣溫世仁先生推動的電子書計畫在內,美國也有好幾家大廠宣告失敗,放棄電子書發展計畫。最近引人注目的亞馬遜「點火」(Kindle)電子書,則是2007年捲土重來的新發展。
這一次的電子化浪潮有許多新情勢是過去沒有的,包括:一、可供應的電子書目,包括公共財書單,是過去的幾十倍以上;二、出版社也願意供應最新的暢銷書單;三、電子書的顯示科技「電子紙」(e-Ink )技術,比起早期的液晶時代,質感提升的程度可說是無與倫比。
這幾個因素加上亞馬遜書店強勢主導,採用當年蘋果公司主推iPod的「軟體、硬體、銷售平台」一條鞭的銷售體系,造就了這一波電子書產業欣欣向榮的奇景。
台灣受惠於電子閱讀機硬體供應鏈的上游角色,各家硬體大廠、電信公司,無不摩拳擦掌企圖搶搭這一波閱讀機熱潮,政府為了推動內需,也配合產業趨勢,把電子書快速納入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的旗艦計畫,樂觀預估四年後的產值將可上看台幣1000億。
電子書產業是不是真能衝上1000億,沒有人能預測,但如果真的能作到,有幾件事情倒值得我們特別關切。
美國正在醞釀的趨勢,是亞馬遜以外的廠商,包括美、加各大出版社、新力公司、邦諾書店,以及Google等,正在接受一個稱為EPUB的電子書開放規格,這個標準將可避免電子書產業被單一的恐龍公司所壟斷。美國為什麼會快速形成EPUB共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得不結盟共同對抗亞馬遜。
近年來台灣出版產業年產值一路衰退,各種官方委託的產業調查,年產值估計都不到300億。而電子書如果要成功,依照美國的行情顯示,每本書的平均售價都在傳統紙本書的5至7折之間(亞馬遜書店的電書折扣甚至低到4折左右),換言之,如果銷售量不變,同樣的書進入電書下載市場,產值將會減半。所以出版業如何從紙張時代的不足300億產值,能夠轉變為電書時代的1000億產值呢?這個產業到底是硬體產業還是內容產業呢?
到目前為止浮上檯面的系統,還沒有人著重強調軟體閱讀器的閱讀「易讀性」問題。大家都以為只要用跟亞馬遜一樣的顯示技術,就可以獲得同樣成功的閱讀體驗。事實上進入「十萬字」等級的長篇文字閱讀以後,易讀性問題是左右讀者滿意程度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硬體閱讀機功能,和軟體閱讀器設計,是同樣關鍵的問題。
此外,某些電子書的系統,將使讀者的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每一則眉批,都無所遁形於系統公司的資料庫內,這便牽涉到隱私問題了。
前不久亞馬遜公司擅自到讀者的「點火」閱讀機上,刪除顧客已經購買的「一九八四」小說,釀成讀者抗議事件,只是這一類問題中最小的麻煩,更大的還包括對讀者思想或心靈的隱形偵測等。美國911後誕生的反恐法案(愛國者法案)授權政府可以檢查公民在書店的買書紀錄、在圖書館的借書紀錄,用以篩選潛在的恐怖份子,始終是自由派份子不斷非議的對象。
在電子書的前景下,印刷產業已經失去舞台,隨著數位環境的交易成本下降,從作者到讀者之間的中間環節預料將會越來越少,出版業者如何應對這個比「跟上電子書潮流」更棘手的出版社消失問題,是個立刻浮上眼前的危機。
電子書產業如果能夠誕生,對讀者和業者都是同樣嚴重的衝擊,絕非只是一個美麗新世界的誕生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