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產業評析:電磁式觸控面板將以新面孔出現於筆記型電腦市場(工研院 ITIS計畫 產業分析師 賴彥中)


一、前言

電磁感應式觸控面板主要包含三項元件: (1)數位天線板(Sensor Board),(2)含ASIC之電路控制板(Controller Board),(3)壓感電磁筆,傳統之應用為手寫輸入板或稱Digitizer。其基本原理是靠電磁感應方式,電磁筆為訊號發射端,天線板為訊號接收端,當接近感應時磁通量發生變化,藉由運算而定義位置點。

在電腦作業系統由純文字的DOS系統開始導向視窗化之初,電磁式觸控板即和滑鼠競爭視窗控制介面的主導技術。雖滑鼠因具價格優勢而在市佔率居上風,但電磁式觸控板由於其有耐久性佳、高靈敏度等優點,尤其具備滑鼠難以達到的「手寫輸入」效果,因此在市場上仍佔一席之地。

2002年,微軟(Microsoft)認為可將電磁式觸控板和筆記型電腦(Notebook PC;NB)結合成Tablet PC,以利滲透原本不習慣使用NB的消費者市場,然而由於Tablet PC價格較高,在消費性PC市場仍難以侵蝕傳統NB市佔率,但電磁式觸控面板的諸多特點使得它在工業電腦(IPC)市場佔有重要地位,例如觸控筆無須實際碰觸面板表面而避免污損、有利於經常需戴手套工作的環境下使用、面板耐久性、環境耐受性及靈敏度較高等優點。目前,惠普(HP)為該類產品最主要廠商,而電磁式觸控面板技術及市場則掌握在日廠Wacom手中。

但近年來,由於電阻式觸控面板技術持續進步,原遭工業電腦業者詬病的面板耐久性不佳問題隨著5線電阻式觸控面板的持續導入而顯著改善;而原來由於價格過高、投入廠商較少導致市場侷限於公用顯示器的紅外線式、超音波式或表面電容式等觸控技術持續成熟而價格下滑,兩者難免侵蝕電磁式觸控面板既有市場空間。

二、電磁式觸控面板不再獨占Tablet PC市場

首先,原已對Tablet PC用觸控面板著墨甚深的惠普,於2007年初於CES 2007首度推出配備19吋觸控面板的Touch Smart PC,在操作介面上可透過點選桌面上的圖示,直觀地操作PC,相較先前UMPC或Tablet PC較固定的排列圖示,更加便利。該機種可說已鎖定高階PC消費市場,對蘋果iMac作出強力挑戰,不過,Touch Smart PC卻未使用電磁式觸控面板,而使用了紅外線式觸控面板。

而先前由於電磁式觸控面板過於昂貴而難以打入消費性PC市場的Tablet PC,也透過改採較傳統的電阻式觸控面板,成功將價格壓到新台幣3.5萬元以下(12.1吋機種),和同級一般NB相差無幾。

另外,5線電阻式觸控面板相較於傳統4線電阻式觸控面板,其環境耐受力及耐久度有了大幅改善,耐久度由原先的100萬次,大幅提升至3,500萬次,幾乎已可超越一般PC產品生命週期;而台灣業者也在量產價格上取得優勢,遠低於電磁式觸控面板價格,使得電磁式觸控面板原先相較於電阻式觸控面板在耐久度的優勢逐漸消失,使得價格敏感度高的客戶在選擇觸控方案的考量上產生影響。

更致命的是,電磁式觸控面板僅能使用特殊的電磁式觸控筆,而不像電阻式觸控面板,可使用任意圓或尖的物體達到觸控目的。而無論是Tablet PC或供倉儲、貨運人員使用的工業用PDA均強調可攜性,難以承擔觸控筆遺失的風險。因此,價格相對低廉、使用相對便利的5線電阻式觸控面板在克服耐久性的問題後,在Tablet PC及工業電腦市場逐漸取代電磁式觸控面板。

三、電磁式觸控面板在大尺寸電子產品市場亦遭受挑戰

至於Touch Smart PC,由於產品規格有不須碰觸面板表面即可觸控的需求,原來應是電磁式觸控面板大展身手的舞台,但由於使用情境的考慮,使得惠普終究選擇了紅外線式觸控面板。

首先,大尺寸消費性PC的使用情境和手持式電子產品相當不同。對大尺寸消費性PC而言,比起用觸控筆在螢幕上執行手寫輸入,直接用手指移動並操控圖示的功能更為重要。因此,必須使用觸控筆-而且還是專用的電磁觸控筆的電磁式觸控面板,當然難以符合惠普的需求。

目前Wacom向電磁式觸控面板市場觸角伸向採用電子紙顯示器為主面板的電子書。由於電子書無發光能力,須依賴外界環境光源,若使用光穿透率較低的電阻式觸控面板,將大幅影響電子書可閱讀性;超音波和紅外線式觸控面板須在面板外框裝上感應器,難以應用於NB這類可攜式產品;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則受限於4.3吋的尺寸上限,仍難以進入電子書市場,使得該市場成了電磁式觸控面板的應許之地。然而,估計在其他觸控技術突破這些瓶頸後,電磁式觸控面板終將淡出這個市場。

四、電磁式觸控面板將以新面孔出現於筆記型電腦市場

在成本具顯著優勢、表現又不遜於國際大廠技術情況下,台灣觸控面板產業相當有利於導入大尺寸面板。例如,5線式電阻觸控面板在Tablet PC和工業用PDA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而紅外線及超音波式觸控面板又打入較高價位的觸控式桌上型電腦市場。被侷限於利基市場的電磁式觸控面板之未來發展前景恐不樂觀。

以往電磁感應式觸控面板多應用於繪圖板(Graphic Board)或是平板電腦(Tablet PC),因為市售觸控面板技術裡,僅有電磁感應式觸控面板具有「Z軸感應」能力,也因此才能做出256階的壓力感應效果。但電磁感應式觸控面板需配合電磁筆才能作用,對消費者不甚親切。隨著消費者更希望以手指操作的趨勢促使下,目前電磁感應式觸控面板廠商已和電阻式觸控面板互相搭配,讓使用者同時擁有兩種優勢。這種模式的概念示意如圖一。另外也有電磁式觸控面板搭配電容式觸控面板之方案。IEK預計此種雙模技術將使電磁式觸控面板以新面孔出現於筆記型電腦市場,同時增加此技術在其他資通訊產品的市場。

電容式觸控相關資料:電容式觸控面板測試條件觸控面板測試筆記型電腦測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慶聲 的頭像
    慶聲

    慶聲科技部落格文章專區

    慶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